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奥运冠军“种草”宜昌美食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这两天,老乡都在给我种草,推荐各种小面。”赵芸蕾一直觉得宜昌的小面很好吃,但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

最近,奥运冠军赵芸蕾回宜昌为省运会拍宣传片,告诉记者最爱宜昌小面。新闻发出后,宜昌面条瞬间火了。留言区出现了“城区面馆推荐”“猇亭小面推荐”“枝江欢迎你”“来宜都吃面”等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在宜昌,有这么一个说法,早中晚三餐,没有什么是一碗小面不能解决的。宜昌人一天吃掉多少碗小面?没法统计,但一位面馆老板透露:保守估计,每天至少80万碗。

 见证百年码头变迁

 众所周知,重庆小面非常出名,为何宜昌小面能突然“出圈”?

宜昌历史悠久,这里曾是楚国的西部要塞,发生过白起火烧夷陵,吴蜀夷陵之战。这里也是爱国诗人屈原、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里。这里还是川鄂咽喉要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工业底蕴。

宜昌小面何时兴起?这个难以考证,但宜昌是入川的咽喉,陆路、铁路、水道,入川都须从宜昌经过。很多四川老板、船工云集于此,因此也带来了川味小面。随着时光流逝,这种美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宜昌的特色美食文化。

家住东门的宜昌老人张爷爷回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曾祖父尼生老板曾在小南门的杨泗庙经营米铺。“据我奶奶说,那个时候,大南门、小南门一带车水马龙,很多船工和百姓在那一块吃小面。味道好、便宜又管饱!”

       别样的味道,同样的乡愁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面条,宜昌知名网络作家蛇从革在微博里说:宜昌小面是韭叶,重庆小面是硬龙须。味道相差很远。宜昌小面以牛肉汤和肥肠汤做主味,带有生菜油香和糊香辣子的味道。

宜昌人对面条的痴迷,从网友小向的表述中可窥见一二:“香辣劲道的小面上卧上一个鸡蛋,蘸满汤汁,那是家乡独有的味道。”

“小面”在宜昌方言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宜昌方言“素面”的意思,“小面”跟上海把不加浇头的素面叫“阳春面”相近,“小面”就是不加浇头的光面;二是盛面的盛器是小碗,而不是像武汉人过早盛“汤面”时用的敞口海碗。

宜昌小面的爆火除了口味一绝,还要归功于社交媒体上的“思乡”效应。

42岁的欧女士已远嫁北京多年,每每回宜昌总要在朋友圈晒一张吃小面的照片。“炸酱面、手擀面吃了很多,但最爱的还是家乡的这口小面。”

宜昌的小面也有不同口味,比如网友为赵芸蕾种草的小面,有麻辣、清汤、红油等各种口味。“红油小面”是宜昌方言表述的一款面点小吃,把“红油小面”说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汤呈红色的素面条。红油”指面的汤汁浓香麻辣,色泽红亮,味道咸鲜香辣。

“宜昌的小面是机器打的碱水面,跟外地的口感大不一样。”李先生常年在外地跑业务,吃遍了各地的面食,但只有宜昌的面条才能勾住他的味蕾。

他说,宜昌的面条应该打造集约效应,“希望以后大家提起宜昌小面,就像重庆小面、山西刀削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一样,成为地方招牌”。

       网红化包装,推广城市品牌

       宜昌不仅有旖旎的风光,还有可口的美食。除了独具特色的宜昌小面之外,还有哪些美食呢?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上,就有不少展示:凉虾、萝卜饺子、豆饼、五彩粽、蒿子粑粑、陈皮鱼块、桂花米酒小汤圆、三峡苕酥、“三峡奇石”小汤圆等小吃。

不同于其他美食,小吃本身自带街头文化和社交属性。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也能抬升宜昌的旅游热度。三峡大学教授、媒体战略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罗庆学认为,知名小吃是重要的城市文化符号,也是重要的城市品牌形象代表。小吃是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社交属性。

“这种符号,具有下里巴人气质,有烟火气、传统味、普泛性、贴近性,既是食用物品,又是城市精神的图腾符号,包含着城市的某种隐秘历史或传说。这种小吃充斥在大街小巷,流通在邻里乡村,实际是一个地方精神毛细血管。”罗庆学说。

如何对待城市知名小吃?罗庆学认为,要用保护历史文化和擦亮城市品牌的建设心态。“宜昌作为旅游城市,有一系列风味小吃,相较而言,知名度和认可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弘扬保护小吃文化,强化推荐已有品牌,特别要把小吃文化进行网红化包装处理,进行智能化广泛推荐,要让小吃像一张张城市名片一样走出去,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更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罗庆学说。

(三峡晚报记者张泽牧)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