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四化同步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专家学者建言“当枝松宜东”区域联盟发展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荆门长宁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

【核心提示】“当枝松宜东”,以产业互补、政策互通、设施共联、协同共进,打造全省首个百强县市聚集区,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赋能。

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作为宜荆荆都市圈最具潜力的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当枝松宜东”五地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认为,经过一年发展,“当枝松宜东”积极融入宜荆荆都市圈,百强县市聚集区已初有成效,“四化同步”发展仍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

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静:

创新驱动,助力“当枝松东宜”从长江走向世界

千湖之省,河湖千里。

长江流经湖北1061公里,汉江在湖北境内流程858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4229条,列入省级名录湖泊755个,湖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担负着维护“一江清水东流”和“一库清水北送”的重大责任。

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静认为,坚决守住流域安全是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要坚持底线和创新思维,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

张静建议,立足湖北建设国家水网中部枢纽,强化国家核心战略水源地功能。一级流域以三大都市圈联动为载体,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以武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和宜荆荆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为基础,打造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二级流域片区从协同主题来看,有绿色生态主导型、跨江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如三峡库区、汉江丹库以上片区共建国家水源涵养地,荆南四河、沮漳河、清江等片区的“当枝松宜东”可共建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推动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张静建议以流域综合治理定生态环境容量,打破行政边界,借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加快推进县域层面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把宜荆荆都市圈打造成为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和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典范。

宜荆荆化工产业有基础优势,应加快产业协同创新。张静建议,以宜昌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升级,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系统推进“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共振发展。

“当枝松宜东”县域百强联盟发展,可推进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宜都化工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当阳坝陵化工园、松滋临港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合作,探索县级层面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关联度高、细分领域影响力强、链条完整、效益明显的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助力“当枝松东宜”组团从长江走向世界。

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王能应:

合作共赢,“当枝松宜东”融入初见成效

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从目前发展空间来看,三地抱团成圈,优势已很明显。

宜昌市区依托长江逐步向宜都、松滋和枝江方向进行拓展,荆州市区也逐步向外拓展,沿江城镇一体化趋势逐步显现。三地初步形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建材、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宜荆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

呼南高铁、沿江高铁、荆荆高铁的建设,将形成“宜荆荆”30分钟快速交通圈,为宜荆荆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王能应教授认为,以长江为纽带,宜荆荆都市圈发展空间潜力十分巨大。

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范围面积3.2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889.8万,地区生产总值8539.3亿元。预计到2027年,核心区常住人口达940万人,经济总量达1.4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按照《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宜荆荆都市圈将构建“一轴两带、三角绿心、四大组团”的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宜昌东部未来城、宜昌高铁新城、荆州经开区、荆州高新区、荆州关沮新城、荆门高新区、漳河新区等7个关键节点。到2035年,宜荆荆都市圈建成长江中上游重要增长极,基本实现同城化目标。

王能应表示,宜荆荆都市圈对“当枝松宜东”联盟来说意义重大,应持续加强区域协作,积极融入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王能应建议五地加强县际部门对接联动,提升对上政策和项目争取竞争力、对外招商吸引力。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协同推进产业互补,着力打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化升级。协同加深要素互补,逐步实现水、电、路、气、管网的区域联通联用。

“当枝松宜东”县域百强联盟一年来,交通设施、园区建设、项目落地、文旅一体化都在实质推进,王能应认为,这标志着“当枝松宜东”区域协同发展从全面谋划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区域合作迈向新高度,“融入已初见效。”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罗静:

“四化同步”,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当枝松宜东”该如何作为?又该补齐哪些短板?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罗静认为,“四化同步”发展为“当枝松宜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抓手,通过在产业互补、政策互通、设施共联、人才互荐等方面相互关联,协同共进,合力打造“当枝松宜东”全省首个百强县市聚集区,构建区域发展合作新格局,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赋能。

罗静表示,枝江市、宜都市属于百强县,经济总量、人均GDP、城镇化率均位于前列,整体发展状况良好。松滋市人口总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小,表明就地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压力较大。东宝区城镇化率最高,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表明东宝区较好的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总体上看,“当枝松宜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全省相比,除松滋市外,其他地区人均GDP均高于湖北省整体水平,除东宝区外其他区域城镇化均滞后于湖北省,表明“当枝松宜东”虽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吸引能力不足。五地“四化同步”发展,也有不少短板需大力补齐。

罗静认为,首先是新型工业化转型动能不足,化工业作为“当枝松宜东”的支柱产业,存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工装备及尖端技术缺乏的问题。其次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2021年“当枝松宜东”城镇化率水平略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呈现出“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特征。而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能力也显不足。农业现代化则是最大的短板,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高,重建设、轻管护现象突出。

对于如何改进提升,罗静提出多个建议。

以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议以当阳经开区、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松滋临港工业园、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宜都化工园等千亿级园区为着力点,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孵化平台,重点物料共享交换平台,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建设,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

以信息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力争建设全省“四化”同步发展先行示范区。通过推动5G网络设施延伸覆盖,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基站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以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引擎。通过区际间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不断推动交通、物流、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的覆盖,促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城镇化。

(三峡晚报记者方正)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