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用科技唤醒沉睡的遗址,让文物“活起来”广惠民众

+1

-1

收藏

+1

-1

点赞4

评论1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就在大家向往名胜风景,逐渐遗忘历史古迹的当今,黄陂近600岁古寨成游客打卡宝地的消息让大家看到了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的希望。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要让文物资源活起来,需要运用科技来支撑。

运用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立”起来。运用科技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利用,能够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文物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手段,对文物的详细信息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为文物研究、修复、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数据,有利于深入发掘和全面认知文物本体价值。

前不久,我和同事一起去村里拜访过一个老中医,他收藏了有《康熙字典》及一批医学古籍,看到那些发黄的完整古籍我们很震惊,但是发现那些古书因为没有很好的保护导致有些字残缺不全难以辨认又心生遗憾。有人说,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物,这使得加大文物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作为文化部门工作的一员,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做好文物认定、定级、建档工作责无旁贷。

在文物修复和展示方面,也可以借助多图像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前段时间我们乡文化站在三岔口村拜访过一个私人古文物收藏馆,里面收藏了有很多古代文物,但有一些因为时间、化学及人为原因变得残缺不全,如果能借助技术手段促使文物恢复原貌,就可以最大程度保存其原始价值。另外,针对文物犯罪出现的集团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新特点新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人脸识别、网络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大对文物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

运用科技挖掘文物内涵价值让文物“火”起来。深入挖掘文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完善文物资源数字化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不断拓展文物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3D、AR等先进技术,创造沉浸式虚拟互动场景,敦煌莫高窟的3D环幕线上游览让游客足不出户就可在指尖直观感受实景。

革命文物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应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滋养,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土城乡也有很多诸如杨景林烈士墓、白云山古驿道、王家坝人民公社等一批革命遗址,其记载的历史事件、人物生平及历史故事感人至深,但因为没有很好地挖掘其内涵,尚处于沉睡姿态,有很多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知之甚少。我们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不仅要见物、见景,更要见人、见思想、见精神。切实把红色资源传承好、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化传承发展。

运用科技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热”起来。一是依托数字网络,通过云展览、云直播等手段,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多维度展示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让群众获得更便捷、如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二是紧扣时代脉搏,深挖文物蕴含的丰富精神意蕴,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制作并推出体现历史文明精髓、爱国主义的文学、视频、动漫等精品力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展现文物的时代价值。三是可以通过开展常态化直播等活动,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增强群众参与度,普及文物知识,讲述文物故事、传播历史文化、挖掘精神内涵,丰富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在车溪景区里的水车博物馆、传统造纸坊、皮影馆、农耕体验馆、人民公社等如果能采用线上云直播方式无疑能将丰富的土家文化、历史文化传播的更远。

近年来,在立法机关和文物行政部门的有力打击、严密防范下,文物犯罪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受金钱等利益驱动,文物犯罪仍时有发生,并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出台的关于文物犯罪的的法律条款,统一了文物保护的法律共识,厘清了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对妨碍文物管理行为的认定,对文物的联动保护是一种有力的促进,也必将有效推动文物保护的法治化进程,让文物更安全、文脉更稳固。

文物不仅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文明的瑰宝,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和文脉传承。相信通过科学技术的介入一定能让历史上的沉睡的遗址、蒙上灰尘的文物一个个“立”起来、“火”起来、“热”起来,绽放出恒久且绚丽多彩的光芒。(土城乡 邓玉玲)


评论
已有1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