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宜都合江楼:两江交汇泾渭分明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万里长江一路奔放,用翻滚、旋转、桀骜的气势左冲右突,终被三峡大坝拦腰斩断,抑制住了奔腾的激情,于是三峡的江水温婉而静谧。长江的流速被驯服。而每到夏季,长江上游山洪爆发,江水变成了浑浊模样。

7月12日,夜雨从凌晨一直滴滴哒哒持续到上午11点,天空依然黑云密布,雨不紧不慢,是“举伞多余,无伞湿衣”的那种小雨。宜都合江楼前,清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融合,清江汇入长江时在这里巧妙地形成了“卜”字型,只是卜字一点的方位应该放在左侧更为形象。这就是宜都市区江岸的合江楼,原名叫望江楼,又叫合江亭。

清江长江交汇

水色泾渭分明

宜都顾名思义是适宜建都的地方。早在公元210年,刘备取“宜于建都”之意,设宜都郡,“宜都”始得名。宜都城江边的老渡口的声誉,远比合江楼闻名,在没有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之前,老渡口是宜都人出行的重要出入地。坐客船到对面枝江白洋沙湾,哪怕是到宜昌市也必须在渡口坐船。

故而老渡口影响着宜都居民旧时的生活,这个老渡口也是清江注入长江入江口处。在老渡口的岸上,一座高约15米的巨大牌坊上,两个书法题字——宜都,器宇轩昂。但凡长江有船经过,这两个字呛人眼球、挤占视线,再现了昔日宜都口岸的经典风韵。据当地人讲,这里也是原来木制望江亭的旧址。

7月12日,宜都老渡口长江江面烟波浩渺,宽阔的江岸比三峡大坝蓄水后茅坪至太平溪的江面还宽广。当日因上游下泄流量达31000立方米每秒,黄色的江水一路向前。一只白鹭搭乘一块漂浮的木板,从江边一路向下,随波逐流,仍由江水跌宕、劈雾斩浪漂移东去……而清江也因上游降雨,水位创下今年的新高,被汹涌的江水阻挡成静流,在卜字型的老渡口处与长江交汇互融。

于是一幅清江与长江色差明显的景象出现在镜头前。清江水依然是清流,而长江水是黄色,形成了绿与黄的对比鲜明的分界线。2016年竣工的合江楼木栈道观景平台上出现了4名举着雨伞看奇观的市民。市民在这里实地理解“泾渭分明”表述的景象。

位于卜字型的位置名叫三江村,清江一桥飞架连接了城乡。三江村地理特殊,有从五峰流经渔洋关的渔洋河、清江在该村进入长江,故名三江村。合江楼管理人员刘晨介绍,这种泾渭分明的清江与长江的清浊分界线也不是天天都能看见,当长江水位再度上涨,长江水位形成倒灌时,这种泾渭分明的景象将不复存在。

其实在宜昌这种支流交叉口不是孤品,下牢溪、黄柏河、乐天溪、香溪河在夏季注入长江时,都会有这种景观存在,只是色差远没有这么分明而已。当地居民用科学的道理给处了一个结论,清江水在经过八百里清江水库的沉淀之后,清澈的水质在与长江交汇时的色差就无与伦比了。

屡毁屡建

命运多舛合江楼

在中国江河交汇的城市较多,而以“合江”命名为亭和楼称谓者,全国仅有三例:四川成都、湖南衡阳,湖北宜都,而宜都的合江楼更以“泾渭分明、分界明晰”绝景而闻名。史料《大清一统志》记载,宜都“望江亭”位列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其实,中国与西方文化迥异的特征,木和石是最明显的例证表现之一,记者在法国巴黎塞纳尔河见到的楼桥都是石材建筑符号,意大利的海中城市威尼斯更是石头城。这些都在120年以上,且颜色不褪、形状亘古,理由是建筑材料都是千年不腐的石头,得以永久地存在。而中国人认为石头是阴冷之物,属于陵寝材料。木料则是阳刚之物,古时建房从来只是不到万不得已才用石料做基脚防腐,阿房宫、圆明园,都是以木质为主。恩施的土司城90%都是木质,因此原样保护存在较大难题。宜都望江亭三毁三建都与木质材料有关。

据史料记载,望江亭建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期间历经了六个朝代,屡毁屡建,可谓“苍桑之亭”。公元1300年曾被焚毁重建,公元1475年至1548年先后三修三毁。自古以来就有“乱世修塔、盛世建楼”的说法,宜都新建的合江楼,从长江乘船看楼共有5层,恢弘古典、雅致精髓。而从街面上看楼,楼有3层,精制典雅。

木质建筑“生理上”的不足在近代体现的更为明显。宜都市民杨祖云介绍,他在16岁时,望江楼是木楼,这个记忆是深刻的。二楼是餐馆,一楼是包子铺,望江楼的包子就是如今的“勾魂面”,吃一次就像勾走了魂似的渴望再吃。杨祖云坦言,当时宜都城卖包子的铺子没有几家,物以稀为贵。他是包子铺的常客,有一次去包子铺发现包子铺重新刷了油漆,原来不知道是包子铺还是餐馆不慎失火,将望江楼烧了半边,望江楼成了危楼。

当望江楼成为危楼之时,经济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汽车从猇亭过渡,舟车劳顿的时代结束,汽车客运彻底替代了客船,宜都老渡口就失去了人潮涌动、汽笛长鸣的繁华。

1999年前后,摇摇欲坠的望江楼被正式撤除。2016年望江楼重建完工,新建的楼主楼高5层23.14米,采用仿汉代建筑风格。阁楼临江矗立,飞檐琉璃,金碧辉煌,凭栏远跳,两江风景一览无余。合江楼成为了宜都的地理标志、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场所。

盛世文化符号

众口命名合江楼

合江楼重建并没有依据当初的望江楼的建筑符号,根据宜都沿江的地理风格,望江楼只是滨江公园的一部分。也没有在原址建楼,而将选址下移150米。新的地标建成后,宜都市向民众征求意见冠名,于是各种命名意见纷至沓来,最终居多的名称有“望江楼、两江楼、迎江楼、汇江楼、长清楼、宜都楼、合江阁”等,综合考虑到“合江”之谓的历史渊源,最终以“合江楼”命名。合江楼不仅成了宜都特色文化地标之一,也成为了长江沿线2公里廊道的一道风景。

站在延伸在清江尽头、长江水中观景平台,观赏到宜都两江汇流、长江与清江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清江水色清明十丈,故名清江。清江全长423公里,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之称。站在此处,长江长、清江清,两江沿线生态复绿尽收眼底,将清江的婉约、灵秀、柔美,长江的博大、开放、豪迈一览无余。

7月12日上午合江楼的走廊上,一名老年歌手正对着手机合话筒,合着二胡、笛子、电子琴唱歌。门口管弦乐队正在演奏《祝福祖国》,尤其是长号吹奏功底扎实,合奏精准。刘晨介绍,这是侨联艺术团在排练,合江楼并不是每天开放,开放日期是周一、三、五及周末,法定节假日免费开放。

楼宇管控藏着什么呢?朱红的大门、黑色的琉璃瓦,合江楼内从一楼到三楼藏着壁画的世界,一幅画代表一个故事,火烧连营700里故事发生地就是宜都,陆逊布阵、死战傅彤,用工笔画的方式讲述了宜都历史往事。

●撰文:黄善君实习生郭冬儿

●通讯员:杨祖云朱灿义

●摄影:黄善君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