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诗画江南如何应对“转化之痛”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绿水,青山,农家乐。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杨向明张元媛通讯员陈瑶吕永涛

核心提示

春风一天比一天热情,江水漫过河床,青草遮蔽砂石,大群水鸟栖息在长江中的胭脂坝。

4月25日上午9点,几辆小汽车开进神农山庄,扶老携幼下车,“哇!”孩子们冲向矮矮的院墙,眺望沙洲白鹭,吵着闹着要去江边。向伯勋迎出来,这是这个周日抵达的第三拨客人了。

因江而兴,10年间,向伯勋的农家乐名声鹊起。

随着“长江大保护宜昌实施方案”出台,近5年,打鱼船全部上岸,招牌菜“长江鱼”下架,农家乐客流量断崖式下滑。阵痛,向伯勋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又在这美丽的江南岸线谋划什么?

招牌菜没了

农家乐拿啥留客

2010年前后,点军谭艾路贯通,沿江一线景随路转,风景美了,游人陆陆续续前来踏春赏秋。

“客流带来经济活力。当时,我就看准了艾家镇沿江美景这一宝贵资源,决定投资开办农家乐。”2011年7月,向伯勋砸下积蓄,神农山庄在点军区艾家镇桥河村开业,周边抱江南、江南岸等农家乐形成聚集效应,一时声名鹊起,吃鱼观景的游客趋之若鹜。

野生鱼、长江鱼,成为艾家镇农家乐的招牌菜品,一时间“无鱼不成席”。吴小超在宜昌城区安家落户后,老家来的亲戚、同学到宜昌游玩,他总会在江南的农家乐办招待,“家常酸菜煮野生江鲢、木姜子煮野生黄骨头、青辣椒炖岩板头、青椒焖野生刁子鱼,味道特别鲜美,最受大家好评。”生意火爆,神农山庄的员工也增长到22人,高峰期每天营业额近4万元。

蒸蒸日上的生意,在2018年遭遇重创。

点军区拥有36.9公里的长江岸线,宜昌中华鲟核心保护区全段位于该区。2018年1月1日起,宜昌市对长江中华鲟核心保护区段实施全面长期禁捕,点军区投入资金1714万元启动渔民上岸工程。

艾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玉华介绍,2019年1月23日,艾家镇桥河村27条渔船集中拆解,这是点军区最后一批被拆解的渔船。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清广告,市场禁售;清菜谱,餐馆禁供;清名称,审批禁用”专项行动,“长江鱼”、“江鱼”、“野生鱼”从农家乐招牌、菜单、厨房消失不见,同时消失的,还有一批又一批食客。“当时客流量、营业额下滑了70%。”向伯勋说,尽管心疼,但他很快接受了现实,“这是国家的大政策,再说也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事,我们要支持。”

桥河村村民牟美丽和丈夫成为“上岸渔民”,处理了渔船,牟美丽在神农山庄重新就业,有了两个新身份:服务员和监督员。她负责检查每天食材,不让长江野生江鲜端上餐桌。

野生鱼被养殖鱼替代,漫山遍野的野菜登上餐桌,精心烹制的驴肉、土鸡火锅慢慢打响。向伯勋最近忙得脚不沾地,送走了客人,晚上还要与周边的农家乐老板碰头,商讨如何研发新特色菜品、进行庭院式农家乐改造,“我们抱团取暖,美化优化环境,从农家乐向特色民宿转型。”

呵护清波

污水都去了哪

公路边,星星点点的小花围绕一圈2米高的院墙,桥河村后备干部龚元成带着记者穿过大门,眼前是几个绿色白色拼接的大铁箱子。13户农家乐及村委会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注入这些大铁箱子。

“这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去年投入使用的,日处理能力50吨。”龚元成介绍,从农家乐下水管道收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过滤掉体积较大的杂物后,进入处理设备净化,再流入清水池,排进公路外边的长江。

穿过公路,顺着绿草丛中的小径,直下江边。“这条小路是被钓鱼的人走出来的,大家都知道这个出水口厨余杂质多,鱼儿经常聚集觅食。”在龚元成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出水口流出清凌凌的水,不见往日的油污。

自筹资金,集中处理污水,向伯勋是这一片区的牵头人。

“从田田化工搬迁,我就意识到,污水直排入江是不成了。”向伯勋所说的田田化工,曾是艾家镇的支柱企业,占地206亩,距长江最近处只有100多米。

谭玉华介绍,2009年,田田化工资产重组,成为湖北三宁化工的全资子公司。其合成氨装置规模13万吨/年,年产销30万吨碳铵、4.5万吨商品液氨、2.5万吨甲醇,年销售额3亿元。重组后的7年里,田田化工用于技改和“三废”治理的资金超过2亿元。

尽管如此,按照“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神,宜昌市出台“长江大保护宜昌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底以前,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田田化工积极响应,于2016年11月30日按期关停。

“农家乐因长江而兴,如果长江污染不治理好,农家乐也没有未来。”向伯勋发动艾家镇基层商会、桥河村农家乐工会成员,开起屋场会,商讨进行分散式集中污水处理。一开始,有的经营户不愿意参加,“禁渔后生意本来就受到影响,还要拿钱出来治理污水,觉得算不过来账。”向伯勋跟他们推心置腹讲政策、讲发展思路,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各家出钱上设备,第三方公司运维,村委会监督。

下班后,从江北回家,又到附近农家乐打第二份工的毕师傅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原来都在田田化工上班,十几年来靠工资维持一家老小生活,虽说中年转型不容易,现在天蓝了水绿了,生活变得越来越清爽,付出的代价也值得。

绿水青山

如何释放经济价值

田田化工关停前仍是一家盈利的企业,当时已建厂46年,艾家镇很多居民在厂里务工。厂区拆除后,艾家镇财政收入、居民务工收入骤然减少。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是困扰许多地区的“转化之痛”。

从桥河村驱车前往柳林村,拐进一条林木摇曳的车道,汩汩流水声越来越响,一条漫水桥掩映在棕叶下,这是已开工建设的瑞伽棕芭生态乐园项目。

谭玉华介绍,艾家镇立足生态优势,多措并举打通转化通道,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

凡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一律不引进,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一律不引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艾家镇牢牢坚持这一原则,所有入驻企业都要都经过严格的“考试”,毫不手软地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绿色门槛”没有挡住客商前来投资的脚步,反而促成了一批康养休闲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纷纷落户。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艾家镇积极谋划,瑞伽棕芭生态乐园项目、绿安蔬休闲观光园项目相继落户。

致力于产业的“绿色化”,生态的“产业化”,艾家镇出台《艾家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奖代补方案》,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家庭农场,推进柑橘品改,完成四季小水果苗木定植。

向伯勋与桥河村其他农家乐老板们,最近正忙着“升级”。菜品要升级,打造多样化的精品特色菜;装修要升级,改造民宿,筹集资金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打造夜景灯光;服务要升级,软服务跟上硬设施的步伐,让旅客玩得放心舒心,“政府部门正在完善我们这里的路、桥、停车场设施,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一江碧水,数湾清流,生态环境的优化,让一个个乡村美景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田园变成了花园,乡村变成了景区。美丽风景不仅留住了游客,居民也实现“借景生财”,乡村游、采摘游在点军风生水起。

壮士断腕,生态坚守,艾家镇厚厚的绿色家底正在释放经济增量。据统计,2019年,全镇农家乐和民宿已超过36家,接待游客2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