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宜昌再推升级版政策招揽人才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首届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以红毯礼敬人才。 记者景卫东 摄

2022年,宜昌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72637人,在新引进人才中,博士、硕士同比翻番。市外户籍50329人,占比69.29%。3月29日上午,宜昌市召开“1+4”人才政策3.0版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1+4”人才政策正加速释放人才“虹吸效应”。为持续保持宜昌人才政策创新性和竞争力,实现人才政策“最优加一点”,会上发布了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

宜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伟介绍,自2021年11月发布实施“1+4”人才新政以来,宜昌真金白银兑现各项政策,取得丰硕成果。为更加持续稳定的实施现有人才政策,着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着力规模聚集有效劳动力人口,宜昌市有针对性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关于聚集新生代劳动力人口来宜留宜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人才新政策,同时对《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宜昌市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宜昌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原有政策进行系统优化和全面升级,共同形成了1+4人才政策3.0版。

效应初显

市外人才加速流入宜昌

5年综合投入70亿元,宜昌市人才投入大手笔力度空前。2022年,宜昌派发5.86亿元“人才大礼包”,真金白银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01亿元,享受各类政策人才达7.71万人次,

宜昌市在全国首创大学生就业住房储备金制度,在全省首次推出创新人才学院、城市创新场景发布等7项“首创”“首发”政策机制创新,极大提升了宜昌人才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持续举办“330”人才日活动礼敬天下英才。“宜才码”注册量已突破10万人,基本实现“一码集成、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

人才引进呈指数级提升、跨越式增长,2022年,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7263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43717人,引才总量和大学生占比同比增加50%以上。在新引进人才中,博士生1593人(全职引进210人,柔性引进1383人)、硕士生6094人,同比增长实现翻番。市外户籍50329人,占比69.29%,市外人才流入率显著提升。

为持续放大“1+4”人才政策效应,实现“产城人”良性发展,宜昌经过深入多家企业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找到阻碍拔尖人才创新创业的“痛点”问题,对原有政策进行了系统优化和全面升级,形成1+4人才政策3.0版。

精准施策

全力招揽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会上,汪伟对1+4人才政策3.0版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两张“清单”,为拔尖创新人才精准提供研发标的。围绕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使用进口高端设备的市场主体,梳理建立“进口高端设备及高净值耗材国产替代产品目录清单”;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产品、设备、工艺、技术、材料等环节,遴选建立“重点产业配套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找准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缩短拔尖人才研发探索周期,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聚焦两张“清单”,精准寻访招引拔尖创新人才团队。对拥有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能够带领一个高端团队、落地一个重大项目、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催生一个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综合支持,对成效特别显著、产业推动作用特别巨大的,政策上不封顶;以及打造国有资本“创新航母”,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可持续赋能的创新创业平台;直击创新创业核心“痛点”,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产品试用场景和首单支持;围绕创新创业“关键节点”,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关键服务”;构筑创新创业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轻装上阵”减轻负担等。

扩大覆盖面

全社会全年龄段揽才

人才政策3.0版还扩大了覆盖面,将中专、技校毕业生作为G类人才纳入分类。全面取消学历、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让政策享受对象覆盖全社会、全年龄段人才。

提高开放度。“宜才码”实行开放注册,宜昌籍在外人才及来宜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按照C类及以上人才标准,提供开放注册及认定服务。当市外人才启程来宜时,人才服务专员第一时间响应,主动联系,靠前服务。东站、机场提供全天候贵宾通道服务,在宜期间可享受免费入住三峡人才城人才公寓、便捷就医、休假疗养等服务,参与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咨询、书记市长夜话等高层次人才活动。

增加含金量。推出“宜才码”Ⅱ期服务事项,新增来宜就业储备金、新生旅游卡公交卡、办税绿色通道、城区便捷停车、商圈消费折扣等重点服务事项,从与人才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微处入手,让来宜人才更有获得感。

(三峡晚报记者郑岚 通讯员刘胜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