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聚焦党代会 宜昌新篇章|我是党代表

+1

-1

收藏

+1

-1

点赞3

评论2

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蓉:把今后的日子“绣”得更红火

三峡晚报讯(全媒记者郑岚)“我们要将牵花绣这一市级非遗项目更好传承与发展,通过非遗进景区和新媒体运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12月6日,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蓉憧憬着,能和乡亲们一起把握住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将日子越“绣”越红火。

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是“坝头库首第一村”,谢蓉是三峡工程的第一批坝区移民。谢蓉说,38岁以前,她就是个家庭主妇,但她总想走出家门闯一闯。

许家冲有着靠近三峡大坝的独特禀赋,不能端着“金碗”要饭!2012年,谢蓉成立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她四处请教,传扬非遗技艺牵花绣,打造出峡江风格浓郁的系列实用绣品。如今,产品销路打开了,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

“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以更高要求,发展好文旅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增收。”谢蓉说,将继续提升民宿审美及服务能力,打造精品民宿系列产品,争取将三峡艾发展成为农文旅领域产业融合的创新品牌。通过手工制作、民宿服务、研学培训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探索,带领乡亲们为长江生态大保护守护好三峡生态屏障,将良好的生态资源变成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发展好文旅产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枝江市百里洲镇宝月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加喜:将“百里洲砂梨”名片擦得更亮

三峡晚报讯(全媒记者黄强)“争取让每个村民都能够享受到小康社会的实惠和红利。”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枝江市百里洲镇宝月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加喜信心十足。

百里洲出产的砂梨颇有特色,但产业发展一直未能成气候,尽管“百里洲砂梨”曾一度跻身“中国十大名牌水果”行列,但由于种植方式粗放和营销推广上农户各自为战,砂梨产业急剧萎缩,村民收入大幅减少。

2005年时,为改变落后贫困的现状,百里洲镇向张加喜发出了邀请。20多年前,张加喜就曾担任宝月寺村党支部书记。接到邀请后,事业有成的他毫不犹豫变卖了年产值逾5000万元的公司,回到了家乡。

张加喜说,百里洲梨果实个大、肉脆、汁多、味甜,自己对将砂梨产业做大做强充满信心。2018年,宝月寺村集体注册成立“宝月寺村洲头砂梨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市场主体等方式筹措资金100余万元,以股份制方式流转102户村民土地302亩,建起砂梨种植经营示范基地。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收购一条龙服务,让村民们没有后顾之忧,更让砂梨的品质提升了一个台阶。

今年,合作社仅砂梨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万元,合作社110户村民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张加喜说,未来该村将继续扩展砂梨种植面积,还将复制砂梨产业发展模式,将当地的大米和小麦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宋俊华:建成库区智慧农业产业园

三峡晚报讯(全媒记者邹前俊)“大会报告非常务实,都是非常实际、具体的事情。”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宋俊华是第二次当选宜昌市党代表,聆听大会报告后表示,未来五年履职中将结合实际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过去的五年,宋俊华带领宜昌华维物流公司全体员工,投身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我们构建了秭归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和冷链体系,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了184个物流服务站点,开通了22条货运班线,通过‘客货联盟’模式打通了秭归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宋俊华介绍,目前已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的华维电商物流产业园,这是一个集电商孵化、农产品加工、仓储(含冷藏)、物流快递分拣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现有在孵企业104家,解决就业2200多人,园区年产值达到6亿元。

“我们在农村物流、电商孵化相关方面的创新探索,在行业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宋俊华说,目前搭建了秭归电商大数据和秭归农村物流信息两个平台,实时发布电商销售数据、物流信息,这也是秭归数字化乡村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俊华表示,未来五年,力争将现有园区规模扩大一倍以上,建成三峡库区智慧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年加工交易量达到10万吨以上,物流快递量达到1500万件,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将园区打造为国家级示范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兴山县高桥乡龚家桥村扶贫特岗村官李晓娇: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青春

三峡晚报讯(全媒记者邹前俊)“很荣幸作为基层代表参加市党代会。我将结合工作实际,把这次大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兴山县高桥乡龚家桥村扶贫特岗村官李晓娇表示,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以汗水、以热血、以奋斗为兴山早日实现“六争创 六中心”宏伟目标献上绵薄之力。

2018年3月,兴山县昭君艺术团团长助理、舞蹈小品演员李晓娇被选聘为“扶贫特岗村官”。“到岗之初感觉很失落,不过与村民接触一段时间后,渐渐被他们的淳朴感染。”李晓娇说,扶贫路上她遇到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现在很喜欢乡村生活,让人特别的踏实,就像这土地一样,只要你付出辛劳,总会有收获。”

该村一组村民杨大围2018年回乡创业,种植草莓、西瓜。由于缺少种植经验,刚起步就遇到不少的困难,李晓娇帮他出主意、找政策,后来又在微信上帮忙推广销售。“能够走到今天,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如今,早已脱贫的杨大围年收入已突破50万元,他对李晓娇充满了感激之情。

四年的扶贫路上,李晓娇是扶贫信息员、党建资料整理员、社会保障核查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乡村讲解员、文化指导员、疫情防控联络员。“有幸参与了龚家桥村新农村建设,见证从昔日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美丽蝶变。”李晓娇说,如今的龚家桥村,特色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挖掘开发有声有色。

评论
已有2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