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宜昌绿色转型铸就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三峡新闻网
编辑:庹云峰
日期:2025-01-16 09:33:01

曾经,宜昌的化工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沿江化工企业多达134家,化工管道纵横交错,压力容器林立。然而,繁荣的背后是“化工围江”的生态困局,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立下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规矩,成为宜昌转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宜昌以非凡的决心和勇气踏上艰难转型路,在“关改搬转”化工企业时,虽面临重重困难,GDP增速也大幅下滑,但宜昌坚定不移贯彻总书记指示,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摒弃单纯追求速度的旧模式,转而追求经济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为后续实践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策导向

在此过程中,宜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安置化工企业关停带来的失业人员,展现出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同时大力投入土壤生态修复,以高标准确保“四清”,彻底清除长江污染隐患,彰显了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担当。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宜昌在转型发展中不仅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注重民生福祉的保障,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是对总书记指示的有力践行,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2019年,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第20190049号建议为宜昌转型发展绘制了清晰的“底图”,湖北省积极响应,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部门纷纷行动,积极协助宜昌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2021年,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导小组,组建长江大保护省指挥部和专项战役指挥部,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经过3年多的努力,湖北取得了显著成效,417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全部“清零”,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达856万平方米。这一系列的政策引领和协同合作,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担当,为宜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成为宜昌从转型发展走向绿色繁荣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了宜昌的转型进程,使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

在宜昌的绿色转型过程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近千件议案、建议和提案,涵盖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多领域省人大代表杨简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健康服务体系新样板的建议》,以及省政协委员覃扬波提出的《关于推动“电化长江”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为宜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代表委员们深入调研,走访企业和群众掌握实际情况,提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们持续推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助力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在新能源船舶制造中心建设中,建议有力支持了项目稳步推进这不仅是宜昌绿色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宜昌绿色转型的内涵和意义,彰显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积极贡献

如今,宜昌已形成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三大千亿产业,与大数据及算力、文化旅游共同构建起“3+2”主导产业格局。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湖北取得了重大突破,蹚出了一条磷石膏应用于建筑建材、道路交通、生态修复“三驾马车”的新路子,预计到2025年底,新产生的磷石膏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例如,在建筑建材领域,宜昌利用磷石膏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实现了磷石膏的大规模消纳。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宜昌在转型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为未来的绿色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昌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长江大保护的成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绿色繁荣的新未来迈进,开启宜昌绿色发展新篇章。(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