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红心代代传 一家三代9名党员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在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胜利四路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她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她的影响下,儿孙们先后加入了党组织。今年6月18日,最小的外孙由预备党员转正,成为这个“党员之家”的第九名党员。一家10口人,9名党员。

6月28日,记者走进这个10口之家,聆听了红色家风薪火相传的故事……

宣代芬(中)与小女儿李雯一家三口。记者邹前俊 摄
严于律己 入党路走了26年

“我上小学是少先队大队长,读初中就入了团,参加工作那年就交了入党申请书,可惜家庭成份不好……”84岁的宣代芬,入党还经历了一番曲折。

1938年,宣代芬出生在宜昌城区,父亲是一名中医。1940年,宜昌沦陷时一家人逃难到现今的夷陵区下堡坪山区,期间父亲成为国民党的粮食征收人员。解放后,一家人返回宜昌城区生活,宣代芬继续上学。1956年,她从宜昌四中高中毕业,分配到石油公司工作。刚工作不久,她就向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但父亲的经历,成了宣代芬入党过程中一道难关。“从那以后,我认为只要心里有党,认真做事,是不是党员的身份都无所谓。”宣婆婆说,后来她被调动工作到大公路粮店当粮管员,店里两名党员抢着干重活累活的工作作风对她触动很深。于是,在工作上、思想上都向他们看齐,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从那之后,宣代芬每年都写一份入党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党组织终于接受了她的入党申请。说来很有意思,她与大女儿李玲是一起宣誓入党的,母女俩都是粮油公司职工,工作上还属于同事关系。

言传身教 热心善良影响女儿

宣代芬是个热心人,退休后就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直到去年,她才辞去社区退休支部书记职务。

平时居民们遇到点困难,都乐意请宣代芬帮忙,碰到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烦恼时,也都乐意请她出面调解。久而久之,她成了为社区的“和事老”。遇到社区里老党员生病,她还会自掏腰包买上水果、点心、牛奶上门慰问。家住胜利三路御江一品小区、今年100岁的老党员周桂芬,家庭条件较困难,宣代芬已连续十多年结对帮扶。

宣代芬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品格,对3个女儿影响颇深。经她言传身教,孩子们都养成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

1979年时,在解放路粮店上班的大女儿李玲,遇到孤寡老人蔡婆婆,从此主动揽下老人的家务。每年三十的团年饭,宣代芬都让李玲去陪蔡婆婆,坚持了5年,直到为老人送终。

今年59岁的小女儿李雯,下岗后在胜利三路经营一家粮油店,在母亲的感染下,粮油店成了社区便民屋,帮邻居们寄存包裹等。每年端午节,给困难家庭送粽子已经坚持17年。去年3月,李雯还被评为宜昌市最美志愿者。

红色家风 成就一家九名党员

“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勤奋工作,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李雯说,这些话是她从上学到参加工作,父母对她和两个姐姐说得最多的。

“受父母的影响,红色基因已镌刻在我们的骨子里,现在一家三代10口人中,有9名党员。”说这话时,李雯一脸自豪。她的儿子李晓菘今年6月18日光荣入党,成为这个大家庭里的第九名党员。

相比于小外孙李晓菘入党,宣代芬更为欣慰的是,他从小就懂得感恩。自2008年开始,李晓菘每年生日当天,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与母亲一起慰问社区困难家庭。参加工作后,还经常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红色,是宣代芬家庭家风的核心。2019年,宣代芬家庭获宜昌市“最美家庭”提名,2022年获伍家岗区“最美家庭”。

(三峡晚报记者邹前俊 实习生王云曦 通讯员向倩)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