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振翅而飞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做活全域旅游 唤醒千年三峡景


夷陵区油菜花节扮靓春天。     夷陵区文旅局提供

“交运*两坝一峡”成为宜昌“交通+旅游”产业融合标杆。  通讯员宋金戈摄

两坝一峡游成为宜昌旅游核心产品。通讯员宋金戈 摄

昭君别院航拍全景。    兴山县文旅局提供

夷陵区年猪宴红红火火。    夷陵区文旅局提供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朱延筠

通迅员宋秀生

破与立:“一枝独秀”到“美景连片”

“走,去宜昌打卡!”2020年7月,伴随着湖南卫视知名综艺《中餐厅》的热播,宜昌核心文旅品牌“交运*两坝一峡”频频登上热搜。

同年“十一”长假,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宜昌,搭乘《中餐厅》同款游轮,在三峡大坝感受“大国重器”、走进屈原故里穿越历史长河、漫步三峡人家听幺妹儿吟唱……宜昌旅游的品牌效应与市场价值再次受到关注。

时光回溯到十年前,宜万高铁、沪蓉高速相继建成、川江水路市场压缩、三峡机场旅客量爆发式增长,历史的巨轮倒逼宜昌旅游破题求变。

彼时,宜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蓝图已绘——提出着力建设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覆盖长江西陵峡区域,东起葛洲坝枢纽,西至屈原故里秭归,以旅游观光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漂流运动、文化体验等为重点,推动各大景区一体化发展。

全新蓝图下,“交运*两坝一峡”精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串联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峡三大顶级旅游资源。此后十余载,提档升级、步履不停,至2019年,以“两坝一峡”为核心的游轮产品年游客接待规模超过130万人,成为宜昌旅游又一金字招牌。

再说宜昌旅游核心、世界水电之最——三峡大坝。

2019年国庆,三峡大坝旅游区接待游客18.68万人,近300台中转车来回穿梭在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

若回到七八年前,185平台、截流纪念园等景点只是游客走马观花的“打卡地”,许多游客只想登坛子岭上远观大坝,其他景点兴致缺缺。景区意识到,现有的观光产品等已无法满足游客快速增长的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要让游客“看透”三峡大坝,景区主动求变——从坛子岭聆听大禹治水的故事,到185平台解密“小船坐电梯”,再到截流纪念园回顾三峡工程建设……内涵丰富了,“孤岛”被串连,如今,走进三峡大坝不单单是看大国重器,更是饱览了一部中华民族文明与治水的成就史诗。2019年,宜昌大力推进三峡工程“一区四镇”旅游总体规划,以三峡大坝带动周边四镇及宜昌区域、三峡流域的旅游经济发展。

纵然十年前“全域旅游”的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但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俨然是宜昌发展全域旅游的雏形。由景点到景区,从城市到周边,从龙头引领到群策群力,宜昌破立并举、谋定后动,全域旅游画卷早早铺开。

稳与进:“旅游+”多点开花

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此时,对于早布局、早谋划的宜昌来说,工作推进得心应手。

先“全地域”。空间格局上,宜昌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东部县市区主打休闲、体验类乡村旅游,远安金家湾生态露营公园、当阳庙前蓝莓、枝江市同心花海应运而生;西部山区依托山水资源、民俗风情,重点发展文化体验、观光康养,五峰长乐人家、长阳香花岭民宿、兴山昭君别院成为网红打卡地;城郊地带发展周末休闲、避暑度假,夷陵百里荒高山草原度假区、三峡奇潭等“后花园”声誉大振。

再“全季节”。春季,远安紫薇花、枝江月季花、各地桃花油菜花扮靓“花花世界”;夏季,兴山高岚村、五峰栗子坪村“绿绿葱葱”;秋季,农家乐绿色美食、水果采摘“津津有味”;冬季,百里荒滑雪、长阳年猪节、官庄庙会为冬游市场添火加温。

还要“全要素”。山、水、城、村、景重新整合,旅游、农业、文创、民宿深度融合。

+交通,绘制了兴山“最美水上公路”、“湖北旅游十大新发现”五峰G351生态景观廊道;+城市,充实了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的高质量利用,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美术馆等成为游客认识宜昌的最佳窗口;+文化,秭归端午文化节、兴山昭君文化节汇聚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体育,呼唤出一年一度的激情“宜马”、百里洲环岛自行车赛;+农业,五峰青岗岭采茶节、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节、夷陵官庄村柑橘节等200多个乡村农事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工业,催生了夷陵区特色古镇龙泉、809微度假小镇;+康氧,在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与老年旅游博览会上,宜昌因独特的自然资源入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教育,在全省率先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三峡大坝旅游区等17家景区被评为“宜昌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循三峡而来,携幸福而归。

如今,全域旅游全面开花,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正飞速崛起。

一子落满盘活:村民叩开幸福门

“青山飞流下,水映一湾花;日暮乡关人何往,西陵峡边有人家……”一曲《三峡人家》正是当下三峡人家景区周边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市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机制,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成效,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吃上了“旅游饭”。

在三峡人家,曾经数以吨计的农副土特产品从“没人要、烂在地里”,变为游客餐桌上的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景区周边60%以上农户从事旅游及周边产业。2019年,仅景区内的石牌村村民创收就达5000余万元。

在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村民魏正才夫妻之前种烟叶,在外地打零工,生活并不宽裕。2018年,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夫妻俩回村创业,开起了村里最早的农家乐,2019年收入超过3万元;夷陵区上洋村依托田园风光,打造生态宜居休闲村庄,全村已有60多家农家乐和特色乡村民宿,村民户平均每年增收20000元;在享有“中国南方草场”美誉的百里荒,景区三年累计投资3亿多元,引领大批贫困农户通过旅游产业脱贫致富;在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圣天观集团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举办的“田园石柱·乐在骑中”自行车赛、“土家赶毛狗·石柱闹元宵”、“栽秧喝酒捉泥鳅·花桥农耕忆乡愁”等活动,带来了人气,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

一子落满盘活,一业兴百业兴。

全域旅游时代下,宜昌旅游擎旗而上,将美丽资源转化成为“美丽经济”,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叩开幸福门。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