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高质量发展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科技人员研发符合蒙古国人民饮茶习惯的新品长盛川青砖茶捐赠蒙古国。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申明前俊黄强谭廷/文

景卫东/图

核心提示

今年,是宜昌市加速疫后重振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喜迎建党100周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1月14日开幕的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发展硬核支撑作为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过去一年,我们有哪些做法和经验;今年我们在创新驱动方面,又将如何作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位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

市人大代表何文忠:借力高校智库激发人才活力

“过去这一年,太不容易了。”市人大代表、鑫鼎集团董事长何文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起2020这一极不平凡的年份,连连感慨: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鑫鼎集团数千名员工迈过了一道道坎,坚强地挺过来了。

“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充分利用智库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说起创新驱动,何文忠备感振奋。

2020年下半年,12月23日,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的5000份长盛川青砖茶茶礼从宜昌启程,经宜昌一路北上至二连浩特口岸出境。

这批茶礼成功入选,是源于鑫鼎集团的科研人员和三峡大学、三峡职院等高校专家合作公关,根据蒙古人民的传统口味、生活方式,在充分发挥宜昌本地优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升级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产品品质获得湖北省商务厅认可,产品成功入选。为让蒙古国人民早日品尝到湖北好茶,鑫鼎公司组织技术精湛的工人加班加点,历时半个月,精制出5000份青砖茶,力求把最健康最优质的茶砖送给蒙古国人民。

此外,鑫鼎集团建设的宜昌市天然气储气调峰项目,还和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夏储冬用,每年可以为宜昌市民提供18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让市民消除缺气之虞。

目前,鑫鼎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升华新能源项目,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技术创新,对船舶废油、工业油污、油泥等进行无害化处置,2021年有望达到10万吨的处置能力,为长江大保护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我们的发展和成绩离不开人才,我们也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何文忠说,今年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全体员工发放工资;公司已与三峡大学、三峡职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等各大高校加强全方位合作、争取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了专业的工作基地、充分的经费保障,也为宜昌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们提供了就业和实习实训基地。

市人大代表黄良华:创新金融服务培育新兴产业

“2020年,我们致力于创新筹融资,企业通过‘争、抢、拼’对接一揽子政策,全年累计获批融资35.91亿元,为枝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转型发展攒足了‘粮草’。”市人大代表、枝江市政府直属企业金润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良华说。

黄良华介绍,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集团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两手抓,聚焦主责主业,紧盯目标任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9亿元,同比增长13.66%;实现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6.83%;上缴税收0.5亿元。

黄良华说,集团为帮助实体经济克服疫情影响,致力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按照“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的原则,先后为枝江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4.64亿元,为38家企业办理贷款担保展期或续保1.54亿元,为114家企业减免担保费近300万元。致力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8亿元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提供担保贷款、供应链金融、委托贷款等金融服务,扶持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华鑫光电加快发展,年税收过千万、正在筹备上市。锂电新能源龙头企业江宸公司与中国500强企业亨通集团完成战略并购。投资16亿元完善姚家港化工园基础设施,为枝江破解化工围江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彰显了国企担当。

黄良华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企业将乘势而上,勇往直前,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力争各项经营指标比去年增长20%以上,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市政协委员伍安军: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

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宜昌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排第62位,已经具备了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基础。市政协委员、宜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伍安军坦言,“成绩固然可喜,但对标先进,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就拿高等院校来说,目前全市仅三峡大学一家,其余为职业技术学校。科教资源的缺失,不利于吸纳高端科技成果和人才项目落地。”

过去的一年里,伍安军在履职中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宜昌高新区主要存在科技资源不足、新型研发机构不多、创新资源共享不够、孵化能力不强等问题。伍安军认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宜昌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可以为宜昌在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伍安军建议统筹全市资源,集中力量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加快在高新区集聚创新资源。通过支持设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落户宜昌高新区;支持高新园区内骨干企业与高等学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为在高新区内企业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提供签证办理和居留许可便利。

加快在高新区布局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核心关键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优先支持高新区内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高新区孵化载体提档升级。优先安排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用地,建设创新创业等产业载体;支持加快构建完备的孵化生态系统,推进孵化载体全面升级,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支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支持高新区做好国家科技部年度火炬考核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推动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考核排名中争先进位。

市政协委员黄俊:擦亮“宜昌柑橘”新名片

柑橘,是宜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当家产业。近年来,市柑桔科学研究所不断在柑橘行业中进行科技创新,为擦亮“宜昌柑橘”新名片提供了强大科技助力。

宜昌是农业农村部重点支持的长江上中游优质宽皮柑橘产业带的中心区域,三峡库区优质脐橙产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市州前列。柑橘产业作为宜昌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已成为宜昌百万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209.81万亩,预计总产量367.65万吨,农业产值预计在140亿元以上。

在这张傲人的成绩单背后,屡屡破冰进行科技创新的市柑桔科学研究所功不可没。

市政协委员、市柑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俊介绍,在农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并非一日之功,为引进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优新柑橘品种,研究人员分别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适应性筛选试验,通过对引进优新品种的生长习性、果实品质表现,农艺性状、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持续观察比较、分析研判,不断试验筛选成功后才会大规模推广。目前,全市已示范推广了一大批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指导示范基地集中推广优选良种、平衡施肥、绿色防控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效应。系列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商品果率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优质果率80%以上,亩平增收200元以上,化肥、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

“只有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宜昌柑橘的市场竞争力,宜昌柑橘这张名片才能越来越靓,立于不败之地。”黄俊说,优化和培育高品质的柑橘,让宜昌百万橘农享受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同时,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将推动宜昌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的柑橘主产区。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