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城市长大了 风云塔可以作证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图为位于窑湾乡黑虎山顶上的宜昌气象风云塔。 记者景卫东 摄

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推出“非凡十年看宜昌”大型全媒体报道,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发生的巨大变化,凸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宜昌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生动实践。

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黑虎山顶上,宜昌气象风云塔从东山山顶“搬家”至此已近10年。

海拔248米的窑湾乡黑虎山顶,加上高97米的气象塔,塔尖平台是俯瞰全城的最佳观景点。2012年至今,这座矗立在宜昌城区制高点的地标建筑,当之无愧成为城市发展“十年跨越”的见证者。

被“挤”走的塔

至今,许多老宜昌人仍有“望东山气球,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抬头看不到熟悉的气象塔球,让他们感觉有些不适应。

气象塔的搬迁,缘于城区高楼越来越多,已到了“不搬不行”的境地。宜昌市气象局观象台原台长李成飞说:“高层建筑挡住了雷达信号,塔顶雷达收不到信号,自然会影响天气观测。”

2012年,宜昌正式启动气象塔搬迁项目,“定居”窑湾乡黑虎山。

被“挤”走的不仅有气象塔,还有树脂厂退休职工王洪的大儿子刘钰峰。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合益路片区,毗邻城中村,环境脏乱,购物买菜也要乘公交车到较远的商业区。在不大的单位福利房内,老两口动员刚成家生子的刘钰峰搬出去,“弟弟要结婚了,腾出一点空间。”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王洪一家人在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蜗居了20多年,“吃晚饭的时候,客厅里身都转不过来。”

彼时的宜昌,城区建成区面积仅为110平方公里,在人们眼中,仍只是个滨江小城。老宜昌人观念中,“上至西陵二路,下至十三码头,出了这个范围,都只能算是郊区。”

城市发展“井喷”箭在弦上。常住人口过百万,城镇化率达到53.59%。交通、住房压力过大,局部人口密度严重超标、环境容量趋于饱和等。数据显示,人口密度最大区域已经达到6万人/平方公里,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2012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判断,宜昌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城市快速扩张期和经济加速期,城市的“第三次跨越”发展势在必行。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既有内在的澎湃动力,也有外生的催化因素,仿佛朝气蓬勃、蓄势待发的青年,宜昌已成为一个“不得不长大”的城市。

悄悄变“大”的城

2014年底,黑虎山顶的气象塔完成施工,正式投入使用。

当时周边基础设施还颇为荒凉,放眼向南远眺,沿江带状分布的高楼和城市综合体鳞次栉比,初显大城气象,甚至能看到在建中的至喜长江大桥若隐若现的主塔尖。

东拓南展北联西进,跨江两岸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为宜昌城市发展指明的方向。

借力宜昌新区战略,点军正焦急等待着至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磨基山公园的开放,让江南成为许多宜昌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东拓主战场的老工业区伍家岗,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万达广场、中南路商圈逐渐成形,“岗民”们不再只把解放路称为“市里”。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等大型公建项目、中央商务区滨江项目等城市综合体的启动建设,让许多新市民充满期冀。

“从那几年开始,好像从城乡郊区,不知不觉融入了城市生活。”王洪感受到了城市生长带来的改变。

进入高速生长期的城市,也没有忽视在人居需求上提升品质和优化功能,旧城更新的步伐加快。启动城市整理工程,通过外立面整治、背街小巷改造,改造农贸市场,对下水道堵塞、公共照明缺失、生活设施老化、屋顶漏水等问题一并改造,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益路片区破败的老厂房、周边密布的城中村出租屋及杂居小区,逐渐被新小区和商场、超市取代。街边路灯亮了,晚上出门逛街的人多了。2018年启动的城区菜市场提质惠民三年行动中,王洪常去的老农贸市场,装修成了干净整洁的菜市场。

景观提升后的天然塔公园,是王洪平日带孙子散步的好去处。人们意识到,山水生态,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宜昌确定了继国家园林城市之后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突出滨江山水园林特色,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成为城市建设沿奉的圭臬。

看着不少棚户区开始实施改造,王洪有了一个心愿,住进正规小区有电梯的新家,让患慢阻肺的老伴,不再辛苦爬楼。

再回城“芯”

2022年4月,在宜昌“大黑片区”规划中,黑虎山成为了城市“绿芯”。谁能想到,与中心城区阔别十年的气象塔,居然再度回到了城中央。

登上17层高的气象塔平台,环眺四望,城市形态已然从“半月”成为“满月”,“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主体功能分区愈加清晰。

东方朝气升腾,东部未来城再造一个“产业宜昌”的轮廓初现;往北望去,高铁新城正在“觉醒”,即将融入到宜昌“15分钟生活圈”;南望长江,主城与山水相融,品质功能进一步提升;视线西移,刚刚开放的沙河公园水清岸绿,游人如织。

从当初“水、电、路不通,野地里挖两个坑就是简易厕所”,到刷黑柏油路直通到黑虎山顶,气象观象站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观象台台长再也不用“又当工人,又当厨师了”。

城市发展进程加速,让王洪换新房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围绕“打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的城市优功能要求,2021年底,伍家岗区合益路延伸段项目启动,王洪居住了30多年的树脂厂宿舍楼被纳入征迁范围。

没有过多犹豫,王洪和120多名征迁户都在征收协议上签了字。王洪选择了西陵二路北辰港湾一套76平方米的电梯新房,今年7月刚刚装修完。“周边配套设施很齐全,两个儿子都搬了新家,我们老两口足够住了”。

地理屏障被打开,迎来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接下来的五年,宜昌将加快构建“主城五区+东部未来城”双轮驱动格局,奋力将城市空间由现在的190平方公里拓展至26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产业、投资、人口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为宜昌迈进万亿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找寻城市生长的答案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总书记多次就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人民城市为人民”到“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宜昌是一座不断“长大”的城市,除了体现在空间的拓展外,更体现在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说,就是在城市的建设中,更关注个体的幸福感,推动城市品质魅力同步提升。

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城市是人们最美好的栖身之所。

要以永不止步的雄心、止于至善的追求,以大地为基,为人民筑城。将城市打造成为情感依恋之地、夙愿以偿之地、生命托付之地,这正是宜昌奋力追求的目标。

十年,让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可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回顾宜昌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史,我们将视角对准了一座塔和一家人。在城市空间的拓展上,塔是见证者;在城市品质的提升上,人是经历者。城市的发展,该用什么作为标准?从他们眼中,相信能得到我们要找寻的答案。

记者何凡/文 景卫东/图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