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长江大保护标志性战役捷报频传

+1

-1

收藏

+1

-1

点赞208

评论207

漫步宜昌城区滨江绿道,清风徐徐,水清岸绿,身为宜昌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丽宜昌如画卷。 赵明 摄

江豚欢快跃出江面。 赵明 摄

市民在磨基山公园亲水平台打卡。记者景卫东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王红玉 通讯员王晶晶

【核心提示】

漫步宜昌城区滨江绿道,清风徐徐,水清岸绿,身为宜昌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宜昌地处长江上、中游结合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也是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肩负着保证“一库清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特殊使命。

今年9月,在2020(第九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上,宜昌市荣获“2020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是中国生态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会议之一。这个荣誉分量很重。

今年前三季度,宜昌市纳入国家地表水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其中,长江干流3个国考断面持续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清江干流2个断面达到Ⅰ类标准。长江干流南津关、云池、荆州砖瓦厂3个考核断面总磷浓度分别较2019年同比下降14%、24%、20%。

“十三五”时期,宜昌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和导向,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实现生态脆弱区向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的蝶变。

举全市之力打好标志性战役

不久前,兴发集团员工李刚在接受湖北卫视记者采访时说,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园区来了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全部迁出去了,变成了绿化带,周边的空气质量也好了,“以前上班,我们不敢穿浅色的衣服,没过一会儿就脏了。现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后,整个环境变好了,我们可以穿白衬衫了。”

在化工厂旧址新建的一个广场上,每天有很多老人健身休闲。“我们每天都在这玩,跟前几年相比,现在环境变化特别大,公园修得好,我们现在精神十足,天天早上在这里锻炼,晚上在这里散步。”一位正在打太极功夫扇的阿姨告诉记者。

公园绿地代替了码头,化工企业生产岸线变身为生态岸线,巨变源于宜昌把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列为一号改革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好长江大保护标志性战役。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一企一策”推进沿江化工“关改搬转”,累计关停38家、改造升级55家、搬迁4家、转产7家,推动74个重点项目入园,按照“循环化、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要求,新建化工园区两个。宜昌化工产业走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跃升之路。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的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并在沿江11省市推广。

水岸共治打造“生态廊道”。精心打造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生态廊道。封堵沿江排污口26个、整治入河排污口169个;取缔非法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腾退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4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连续3年在宜昌召开。

禁渔退捕守护“生物安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退渔还湖3800亩,取缔网箱养殖3509亩。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为了给“水中大熊猫”中华鲟让路,主动增加投资4亿元,让两座长江大桥一跨过江。

用改革破题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7月1日起,长江宜昌江段水域实行全面禁捕。这份努力,有了意外的惊喜——有着长江水质“晴雨表”之称的江豚,成了宜昌人时常可以看到的“萌宠”。

“老朋友”的归来,验证了宜昌这几年探索出的“共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共赢”新路径是正确的,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形成了长江大保护工作合力。

共商保护大计。2019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分别多次组织召开“共抓大保护”联席会议和工作协调会议,启动共抓长江大保护改革事项,商讨制定共抓工作方案。通过近一年的工作,逐步形成宜昌市职能部门和中省在宜单位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共识,共同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采砂管理、岸线利用管理、河道与航道治理、联合调度、监督执法、信息共享、技术融合等全方位协作。

共享信息资源。宜昌市启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整合中省在宜单位和市直部门的视频监控、水文、水质、入河排污口、航道、岸线、应急物资等监测、监控信息资源和地理信息资源,建立联合执法监管系统,实现市直部门、中省在宜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上报、查处、反馈、评价”闭环监管。

共管违法行为。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推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民间团体模式,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建立城区山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创新环保执法机制。用“绿色系数”衡量发展实绩,完善政绩评价机制。

共建生态长江。宜昌市发改、经信、财政、规划、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通力配合,积极深化同三峡集团等企业的合作,争取并实施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资金整合、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打造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升级版。

宜昌还以黄柏河为例完成流域立法,颁布实施《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成立黄柏河流域综合执法管理局,整合环保、水利、国土、农业4部门6项行政监督检查、96项行政处罚、14项行政强制职能,实施流域综合执法。此举被评为全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荣获湖北改革奖。

靠系统推进实现综合治理

11月1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水清岸绿 长江沿线展开美丽生态画卷》为题,聚焦“十三五”成就,其中报道了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那里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有两个族群约30余只。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5年在这里越冬,这几年观测到的中华秋沙鸭数量更是呈倍数增长。

中华秋沙鸭族群的壮大,得益于宜昌对河湖湿地的保护。这几年,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河湖连通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宜都贵子湖湿地从一潭死水蜕变为水上花园;枝江金湖从人迹罕至的臭湖,变身为鱼戏浅底、百鸟翔集的生态湿地,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建成国家湿地公园。

“十三五”时期,宜昌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国家试点,为长江生态环境编织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

宜昌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建成船舶污染接收转运点4个。新建污水处理厂53座、改扩建36座,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557家,彻底根治黑臭水体187公里。坚持“四季挖窝、三季种树”,实施全域生态复绿3513公顷,修复废弃矿山600多公顷。退耕还林13万公顷,保护天然林89.7万公顷,建设水保林4180公顷,石漠化治理800公顷,水土流失防治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6%。

下一步,宜昌将进一步排查问题,精准治污,完善、恢复流域水生态功能,深化与中省在宜单位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联合调度、监督执法、信息共享、技术融合等全方位协商合作,努力实现“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目标,力争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典范。

评论
已有207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