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水清清天蓝蓝 又绿江南岸

+1

-1

收藏

+1

-1

点赞252

评论116

靓丽的滨江长廊。 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枝江金湖成为水鸟的天堂。刘康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王红玉 通讯员王晶晶

五载披荆斩棘,从化工围江到滨江生态廊道,从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到“微笑天使”江豚逐浪嬉戏,从蓝天白云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宜昌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巨大飞跃。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过五年勠力同心,铁腕治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预计可全部达到,其中,预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PM2.5平均浓度可以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5.7%以上等“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江豚水中嬉,碧峰出山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昌新画卷,正在我们眼前灿然铺展。

蓝天白云寻常事

前些年,市民黄先生最喜欢夏天,因为春季花粉多,秋冬雾霾多,都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发作起来太难受,不能畅快的呼吸,抗过敏的药断不得。”这两年,他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抗过敏的药也很少吃了,“主要还是空气质量好了,前些年看见蓝天白云,大家都会觉得稀罕,现在,蓝天白云已经司空见惯啦。”

今年秋雨绵绵,每逢久雨放晴,朋友圈晒蓝天白云、夕阳晚霞的人不少。“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在晒宜昌美景,晒摄影技术。”黄先生笑着说。

看看宜昌环境空气质量关键指标数据:截至2019年,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较2015年下降了27.7%、21.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29.1%,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今年前三季度,宜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较去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宜昌蓝”来之不易。

移动源污染治理,宜昌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全面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4万余台,率先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率先划定高排放移动机械禁用区。

扬尘污染进入依法治理、精细管控新阶段。颁布实施《宜昌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宜昌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建筑垃圾及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渣土车全部换上环保新装;宜昌市智慧城建监管平台、城区建筑渣土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实现施工扬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监管。

精准治污,高科技装备来助力。“十三五”期间,大气复合污染监测超级站、44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子站、6套机动车遥感监测、1个港口空气质量监测站、1个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监测站、1台PM2.5源解析车、1台大气移动走航监测车等设备设施投入使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电子监管平台升级,并实现安检环检信息联网,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撑项目加快推进,精准溯源、科学管控能力大踏步向前。

2020年,宜昌市还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常驻7名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对118家企业开展走航监测,发现并督促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高污染点位304个,对12家重点涉气企业及3市6区开展手工采样监测分析,基本弄清VOCs本地排放特征及臭氧污染成因,为臭氧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

微笑天使频现身

今年秋天,被人们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频频现身长江宜昌段。十多只江豚在江中逐浪嬉戏,时而跃出水面,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争相捕捉他们跃动的身姿,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一好消息。

“能再看到这么多‘江猪子’,真是太好了!”今年50岁的高女士很感慨。她在长江边长大,小时候经常看到江豚,后来却越来越少了,“现在它们重新回来,说明长江的生态环境变好啦。”

“十三五”时期,宜昌以守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政治担当,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了压倒性位置。

宜昌市打出了系列组合拳: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市内183条河流、11个湖泊实现了管理全覆盖;完成乡镇“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问题整治;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完成第一轮1971个排口全覆盖监测;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建立长江支流柏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类治理小微水体,建立控制断面流域范围内固定污染源清单;开工建设宜昌港枝江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填补长江中游化学品船舶洗舱空白;长江干支流岸线复绿178公里、全域生态复绿3.95万亩……

标本兼治,长江宜昌段水质持续向好。2019年底,境内长江干流3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主要污染因子总磷浓度改善明显,今年前三季度,长江干流南津关、云池、荆州砖瓦厂3个断面总磷浓度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43%、47%、46%。

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至今,全市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长江、清江、沮漳河等流域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持续达到100%,达到国家考核“优良率88.9%”要求。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稳定在良好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无劣Ⅴ类水体。

打赢净土保卫战

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土壤健康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能否“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开展土壤调查,摸清污染家底。2020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完成“土十条”要求的年底前实现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两个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的目标,宜昌积极开展土壤调查,摸清污染家底。目前,已高质量完成全市1910个农用地点位土壤调查,同时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现已完成297家(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和空间信息整合,审查确认了25个高关注度地块。目前所有高关注度地块的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工作已完成,详查工作将于年底前全面完成。同时,有序开展沿江关停搬迁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目前已完成54个地块的调查,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为土壤环境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涉重金属和尾矿库污染防控。制定涉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对15家重点重金属企业建立全口径清单和“一企一策”防控措施,督促5个重金属减排项目实施关停技改,否决了2个涉重金属电镀项目环评申请,全市无新增涉重金属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全市在用10座磷石膏渣场尾矿库整治已基本完成,有效控制了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农业污染防控。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自2015年以来农药化肥每年保持4%以上的减幅。全市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78%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844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67%,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4.61%。

推进治理修复,降低环境风险。目前我市共有56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对污染地块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详查和风险评估,实施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近几年,累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6亿元,纳入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储备库项目24个,已完成3个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评论
已有116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