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立足自身优势创立“宜昌模式”

+1

-1

收藏

+1

-1

点赞20

评论22


三峡枢纽白洋港年底实现“码铁通”。                全媒记者景卫东 通讯员沈亮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聂烽

7月19日,记者致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时,他正在电脑前浏览《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新闻,其中记者上周探访的金华市下辖的义乌市是他在这份规划中重点关注的城市。

作为全国知名的财经领域专家,叶青自1982年第一次到宜昌进入红光港机厂实习,就开始关注宜昌的发展。在他眼中,同为宜居城市的宜昌和金华各有所长,宜昌优势十分明显,未来可以立足这些优势做文章,创立“宜昌模式”。

营造陆港联动新业态

叶青去过几次金华义乌,在他看来当地最大的弱势就在于地处浙江中部,并不靠海,而《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规划,金华—义乌港将成为宁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区”,成为国际贸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第六港区”全面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港务、关务、船务一体化,营造“无水有码头”的陆港联动物流新业态。“东向依港出海,金华义乌海铁联运班列车轮滚滚。”他说,“西向依陆出境,金华成为中欧班列全国第四城。”

他表示,宜昌在水陆联运方面也有自身独特优势,但关键在于铁路进入两大港口。近年来,为解决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三峡船闸“肠梗阻”问题,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宜昌市以三峡大坝为节点,以坝上茅坪港、坝下白洋港为核心枢纽,通过构建便利疏港运输,实现高效联运,“三峡枢纽白洋港疏港铁路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进入铁轨铺设阶段,这也是是国内首条引入码头平台的集装箱新型铁路,转运效率能提高50%,三峡枢纽水、铁无缝联运体系的‘宜昌模式’已现雏形。”

7月2日,宜昌三峡机场T2航站楼整体钢网架屋盖顺利完成封顶。叶青表示,三峡机场扩建后其作用也应该进一步发挥,“尤其在货运方面要争取航线,为将三峡机场打造成高效衔接、多式联运、兼顾客货、畅通内外的内陆国际航空港提供基础保障。”

做好个性化文章

叶青认为宜昌有高山经济、水电旅游、抗战文化等几大优势,要针对这些优势做好个性化文章,创立“宜昌模式“,吸引游客来到宜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叶青提到,在兴山榛子正在打造的乡村振兴试验区,目标就是全球闻名、世界标准、国家领先的避暑康养胜地。二期规划的还有兴山县附属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体检中心、以及疗养院、食疗基地、药浴基地等疗养机构,“仅从这一点来看,宜昌避暑经济不亚于恩施。”

避暑只是高山经济的一个小部分,可以其充分融入本地资源型工业、特色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现在正值酷暑时节,大量武汉市民涌入恩施避暑,他们要经过宜昌,要想办法利用自身优势将这些游客留在宜昌。”

宜昌拥有葛洲坝、三峡两大水利枢纽,叶青认为水电科普旅游还有空间。同时他还特别提到,宜昌的抗战遗址公园非常有特色,值得推广。

打造立体智慧社区

宜昌是国内最早探索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宜昌经验”叫响全国,仅2012年上半年全国就有268个城市先后组团来宜学习取经。

叶青表示,2019年宜昌与武汉、襄阳入选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足见宜昌这些一直在创新思路,尤其是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采访中,叶青分别举例金华“金开通+微网格”社会治理“微智治”6.0版和安徽方兴社区智慧社区。他认为,宜昌下一步应该聚焦如何从“信息化+网格化”角度实现智慧社区的立体打造,创立新的社会治理“宜昌模式”,打造新的“宜昌经验”,“以网格员为主体,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将惠民作为智慧城市的落脚点,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的迭代升级。”

抓住重大机遇招揽人才

日前,科技部公布《科技部关于支持湖北省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支持湖北省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标志着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落户湖北,“这是重大的机会,建议在宜昌招商广告中广而告之。”

叶青表示,到2025年示范区力争建成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创新和落实的集聚区和辐射源,成为全国重要的枢纽型技术要素市场,“宜昌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招商引才,叫响宜昌宜居宜业的品牌。”他认为,产业转移是人才引进的基础,产业转移有电商和中欧班列两大推动力,“有了电商,位置居中的区域可以得到发展机会;有了中欧班列,靠近铁路线的容易得到发展机会。”

他特别提到,三峡机场是湖北第一家有飞机拆解业务的机场,利用凌云集团优势发展飞机维修、改装与拆解产业。与此同时三峡航空学院即将迎来第一批学生。“产业+高校”的人才引进“宜昌模式”。“这是宜昌独特的优势。”他说,“所以宜昌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可以通过争取名校来办分校来实现。”

评论
已有22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