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乡村振兴德州行——全国晚报总编观摩“齐鲁样板”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硕士农场主何石宝夫妇在查看麦苗长势。

名满天下的德州扒鸡。

闻名遐迩的宁津杂技。

3月31日至4月1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德州晚报社承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德州行——全国晚报社长总编采访活动,在山东德州举行。两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62家媒体百余位晚报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等,先后赴德州乐陵市、宁津县、平原县、齐河县的田间地头及部分企业进行采访采风,深入挖掘乡村振兴的德州突破。

知识青年返乡争当“新农人”

无高山大川,少名胜古迹,身处鲁西北平原区的德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国首个整建制粮食生产“吨粮地级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省要求德州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乡村振兴的春风拂面。德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五个专项方案和三年行动方案,创造了许多在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亮点与典型。

90后的硕士研究生何石宝和妻子许幸,管理着10000亩耕地,现代化规模种植让之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何石宝所在的公司是“土地鲁望农业”,流转土地6万亩,75%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更离不开有学识、有梦想、有追求的新农人,高层次年轻人扎根农村,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德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张连臣简要分析说:2015年后,德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流转,开始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而公路、水利、基本装备、通讯、物联网等条件的成熟,让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备了基本条件和坚实基础。

平原地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土地流转、收益固定的前提下,去向有三:种田能手继续耕耘;一部分转向居所周边的二三产业;另一部分进城打工。

原有农民工作呈现多样化,收入不断提高。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大量新农人提供了岗位和舞台,于是,本科生来了,硕士生来了,博士生也来了……

法月萍是南京大学博士,辞掉年薪200万元的工作,跑到禹城农村养蚯蚓。牛粪养蚯蚓,蚯蚓粪是高端有机肥,蚯蚓提取的活性酶多肽液是优良的叶面喷施肥。

这个当初被嘲讽为“疯婆子”的博士,在属于自己的田野里驰骋,坚定地说“选择对了”。

截至2020年底,德州市培育了省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0家,备案省级“农科驿站”达90家。建设乡村人才公寓159处883套,让何石宝这样的新农人更加安心。除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德州市还加大对本地农民的培训力度。2020年完成经营管理培训2767人、培训农民34470人、培训农村妇女1574人。开展“乡村振兴农业大讲堂”,科技帮扶农民9100余人次。同时,德州市推出多项优惠政策,让已经离开土地的能人返乡创业,仅2020年,回引在外优秀人才695人。

选派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

前些年,受枣产业低谷影响,红枣利润不高,枣乡乐陵的老百姓不愿再“侍候”枣树,一度出现砍百年枣树种粮食现象。

2019年,乐陵市朱集镇政府成立红枣合作联合社,推出“合作社+”模式,一举扭转管理、销售、品牌等制约发展的问题。王双志村是受益村之一。镇上通过社会化合作,在该村建起30个智慧大棚,让枣树“住进”大棚,实现了标准化、智慧化、无公害管理,延长小枣生产周期,提升小枣品质。

资料显示,德州市累计有8331个村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全市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628个,涉及村庄4708个,入社农民17.54万户,入社耕地102.24万亩。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市3万元以下村已全部清零。

为推进乡村振兴,市县选派900余名第一书记、选派33个乡村振兴服务队、选派581名工作队队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德州梳理总结出13种融合发展模式,而“依托某种确定性优势进行融合”是最重要的一个大项。在夏津县,有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多棵,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面对这一优势资源,夏津县进一步拉伸桑产业链条,桑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旅游等全面开花,农民的收益节节攀升。

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以酒为载体,古贝春集团在周边农田设立5万亩原粮基地,拉动农民增收,成为用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典范。

德州扒鸡,名满天下。近年来,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打造绿色全产业链,从粮食种植、饲料加工到养殖,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很多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实现持续致富。

而对于没有“明显优势资源”的地方,德州市探索出“聚合式”发展路径,如“三个集中”要素融合,“三园共建”融合发展,“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等。

以2020年为例,德州市上下一心,共同发力:

建设高标准农田5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756.65万吨,年底生猪存栏320万头。培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6家。乐陵市杨安镇、朱集镇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发展农民合作社1.78万家、家庭农场4718家;承包土地流转面积388.3万亩,占47.6%;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托管、半托管服务等方式辐射带动小农户35万余户步入农业规模经营轨道……

禹城市、齐河县入选“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平原县“一星四化”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禹城市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齐河县、庆云县入选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平原县、武城县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农村改革攻坚经验做法在全省会议推广。

农村家园各美其美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铁营镇,是乐陵市南部产业新城。

铁营的产业是化工产业园,产业结构是医药、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是全国智慧化工园区30强。镇园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2.3平方公里的绿色循环特色小镇,可容纳人口3万人,计划安置群众2万人、企业职工1万人。

曾是最穷乡镇的铁营,2020年税收已超亿元,未来更是不可估量。

同在乐陵,中国调料第一城——杨安镇,以“买全国、卖全球”的壮举,将调味品产业做到了极致。目前全镇调料加工企业达192家,散户更是不计其数。产业融合工程和生态宜居工程的布局,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杨安样板。

山东省要求,以多样化为美,保持乡村固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等,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宁津蟋蟀,美誉华夏;宁津杂技,闻名遐迩。占地1000亩的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融合了宁津两大品牌,秉承历史,弘扬传统,成为文化地标,拉动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齐河县濒临黄河,是济南“后花园”,生态引领产城融合,旅游拉动乡村振兴。黄河生态城总面积达63平方公里,是省级旅游度假区。齐河博物馆群、泉城欧乐堡旅游度假区、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等一个个明珠点缀于黄河岸边。

“一个坑、两块砖、三面墙,夏天蚊蝇飞,冬天冻屁股。”谈起过去的厕所,农民都印象深刻,如今和城市一样的水冲厕普及庄户人家。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德州市累计改造农村旱厕58.8万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公厕454座。4413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建设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110座,设置垃圾桶22万个,15个镇(村)逐步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生态振兴,让农村天蓝水绿,鸟语花香;而文化振兴,则让农村更具品质与灵魂。

2020年,德州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文明实践站7031个,覆盖率达91%。组建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8682个、设立志愿服务项目1350个,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次。

在德州,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让大量资金、技术、人才转向农村,让农村享受到更多发展的红利,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纵览德州乡村田野,农村已变身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心之所向,情之所至,踏歌垄上,向美而行!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