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⑤】将心比心,以“家”的方式温暖不回家的人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春节一年一度,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就地过年”。为了防疫大局,年年都会高度繁忙的春运,客流少了大半,千千万万“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人,选择了不回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句话,道尽故乡之于每个人的意义,“吾乡”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情感概念,是心的安定,是心有归处,心有所依。就地过年,不是不过年。如果说,“就地”是地域上、行程上的安排,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而发出的倡议;那“心安”则是“过年”的内核,是主观上情感需求的满足。“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要通过“心安”让“就地”人的有过年的味道,让异乡有故乡的温暖。

中国人与家、与故乡最深层的情感联结方式,就是过年;中国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团圆。中国的春运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就是因为每一趟返乡的旅程都向着团圆而去,都是情感的回归,就是因为“回家”两个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着千斤般的分量。正因为这样的执念,“春运母亲”胸前怀抱婴儿、身后背起比人还要高的行李也要回家,无数打工者通宵排队、艰难辗转也要回家,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连夜收起行囊,再苦再累也要回家。

通讯员 张芹 摄

过一个不回家的年,很多人的选择很艰难,但也很坚定。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每个人都曾参与其中。尤其是经历过关闭交通、居家抗疫的湖北和武汉,人们都明白减少流动对于疫情防控的作用,都懂得今年的“不回”是为了更好地团圆。但是这不等于说,过年不返乡,放弃期盼已久的团圆,不是一种不得已的遗憾。提倡就地过年,就要正视响应倡议的人在情感上的付出,感谢他们为抗疫大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让每一个选择留下的人也能有滋有味,让每一份乡愁,每一份悠长的思念,每一份对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有处安放。

通讯员  罗敏 摄

我们看到,为让就地过年的人感受到“暖在身边”,很多企业送出了真金白银的“留岗红包”,很多项目工地上都贴上了窗花、挂上了灯笼、拉起了网线,城市里更多文化场所免费开放,“花式留人”花样多多。这种情感上的考虑,这种“人心”上的工作,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不是高要求,而是一种必须。甚至可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倡议大家“非必要不返乡”,那就只做到了“就地”,没有做到“过年”。

就地也能过好年,归结到到一句话,就是将心比心。从“心”出发,将心比心,就能以“家”的方式去温暖不回家的人,就能从“故乡”的角度去抚慰在异乡的人,就能有更多的细节考虑,更多人性化的措施,就能对就地过年的人的体恤和帮助,更贴心、更周到,更有人情味。

要过年了,感谢每一个不回家的你。愿每一个想家的人,都有一份如家的暖在身边。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琼(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 主任)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