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峡江之畔 用传承铭记英烈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今年9月30日,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

岁月沧桑,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铭记和传承,永远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

社区校园,老革命讲述英烈故事;

烈士墓区,学生为墓碑描金“焕新”;

革命老区,烈士后人传承红色基因……

宜昌,是一片红色沃土。在这座文明之城,在这峡江之畔,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已经深入城市的一砖一瓦,成为一种社会日常。

致敬:呵护每一座烈士墓

鞠躬,蹲下,擦拭墓碑,随后用毛笔蘸上金漆,对烈士姓名、部队番号、立碑时间等内容细心描摹、填充,一笔一画,满是尊崇……9月18日上午,一场“以我之笔 描您英名”主题活动在宜昌烈士陵园烈士墓区开展。

       山林掩映,苍松翠柏之间,埋葬着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宜昌牺牲的214位烈士遗骸。来自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的50名学生在这里为烈士墓碑一一描金,呵护英灵,表达哀思,致以敬意。“为烈士墓碑描金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洗礼的过程。我们在仔细勾勒中,重温烈士英名,学习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让烈士的名字更加闪亮。”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

为烈士墓碑描金,是宜昌尊崇烈士,褒扬烈士的一个缩影。

在当阳,襄西革命烈士陵园修缮一新,每年有2万余人走进陵园,重温轰轰烈烈的襄西革命史,聆听626名烈士的英勇事迹;

在长阳,基础设施亮化提升的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矗立清江之畔,向世人述说着红6军血战清江边的悲壮;

在秭归,随着最后一批25座烈士墓集中迁葬到县烈士墓集中管护区,全县84座零散烈士墓已全部集中迁葬完毕,得到集中管护,这也是全市集中迁葬零散烈士墓最多的县。

天地同礼,人间致敬。每一位烈士都是一本震撼心灵的生动教材,每一座陵园都是一部彪炳史册的红色基因宝库,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代代传承。

2021年以来,宜昌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投入1207万元资金修缮省、市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投入1033.3万元资金开展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集中迁移安葬零散烈士墓297座,原地整修192座,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水平。

“烈士纪念设施是纪念缅怀英烈、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库。”宜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护好烈士纪念设施,是不忘昨天的牺牲,是铭记今天的责任,更是激励明天的向往。

守护:塑造不朽精神丰碑

“我们家三代出了9位烈士,他们用鲜血验证真理,用生命践行誓言。”

在远安瓦仓苏维埃政府旧址,65岁的傅家军每天都会向八方游客讲述他们家的革命故事。

                     

远安,是一片红色沃土。1927年9月,瓦仓起义打响了鄂西和湖北秋收革命第一枪,建立了鄂西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傅家军的大伯傅恒之,正是最先将革命火种带回瓦仓的革命先驱。在傅恒之带领下,傅氏一族几十人投身革命,9人先后牺牲。

时光流转,山河安澜。如今的瓦仓,红色基因镌刻入土壤,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傅家“一门忠烈,精忠报国”的军旅家风,更是成为当地不朽的精神丰碑。

近一个世纪以来,讲述“一门九英烈”的家族革命故事,是傅家人代代相传的必修课。傅氏50余名后人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传承军旅家风,践行初心使命。

傅家军老人更是一直居住在傅家祠堂,每天向游客义务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因这段红色历史而来,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大家眼前的这美丽乡村画卷,印证了先辈的信仰正确,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有生之年,我会把先辈的故事一直讲下去。”在傅家军的生动描述中,一批又一批游客接受革命洗礼,汲取精神养分,踏上新的征程。

而在猇亭六眼冲沁水湾山顶,76岁的老兵张永柱,与老伴一起为7名烈士守墓已有5年。

1949年,这7名烈士于解放宜昌战斗中牺牲。2010年,猇亭区政府在风景秀丽的六眼冲沁水湾山顶,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7名烈士,安葬于此。

“他们牺牲了,我们却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我要替他们守灵,他们就是我的亲人!”2018年,张永柱向陵区主管部门申请守墓。这一守,就是5年。

除了清扫陵园,张永柱还会承担义务讲解工作。有市民来参观,他都会在一旁讲解当年那场战斗。“只要身体好,我就一直守在这儿。”张永柱说。

在宜昌,像傅家军和张永柱这样的陵园守护人,还有不少。他们默默守护着烈士忠魂,塑造着英雄宜昌不朽的精神丰碑。

传承:红色故事激励前行

魂魄托日月,肝胆照后人。

纪念英烈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

近日,市烈士陵园开展“流动纪念馆”进社区活动,《英雄宜昌》红色主题宣讲队先后走进竹涛山社区、李家咀社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擦亮“英雄宜昌”红色品牌。

宜昌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宜昌年龄最小的烈士吴永德、宜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瓦仓起义……市烈士陵园薪火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声情并茂讲述一个个鲜活的英烈事迹,带领大家回顾党的光荣革命历史,以更直观、可感知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

今年以来,宜昌市烈士陵园深度挖掘宜昌革命历史,高标准打造“五个一”服务(“一堂精品课堂”“一本宣传手册”“一部宣教影片”“一套规范仪式”“一支宣讲队伍”),让革命历史走出纪念馆,让英烈事迹走进寻常百姓视野。

                

“敌方空中力量太过强大,眼见自己的战友被炸得肉血四溅,我们只能忍着悲痛继续战斗。”在西陵区船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兵刘道全经常为大学生们讲述革命故事。每每讲到战友们牺牲,老人总是忍不住泪目。刘道全出生于1935年,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退休后,他成为红色故事宣讲人。

在宜昌各军休所,联合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是常态。军休干部走进校园,或者学生走进军休所,在前辈与后浪的对话中,红色精神得以传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们部队大多是南方人,从未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衣单被薄,有的战士手脚都冻伤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在南苑军休所与夷陵区鄢家河初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88岁军休干部唐荣干用略带悲壮的语调,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革命先烈的浩然初心,深深感染着所有人。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不断开拓创新,打造红色品牌,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弘扬传承英烈精神,让革命信念薪火相传,以此激发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励后人秉承先烈遗志、矢志接续奋斗。

(三峡晚报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陈志勇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