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九死一生 子弹不打光不下战场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李德金老人。

三峡晚报记者张泽牧 实习生黄韵臻 石晓雯 通讯员胡梦潇 谭雪姣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宜昌市猇亭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有一位93岁高龄的老军人,他叫李德金,是红军遗孤,还参加过抗美援朝。

7月27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猇亭区桐岭新村。在一间简朴的三居室内,瘦弱的李德金见到记者进屋,在家人的搀扶下站起来握手,腿脚颤颤巍巍,略显吃力。“我爸的小腿被子弹击中过,行动不是很方便。”女儿李珍说道。

李珍告诉记者,父亲最心爱的物件,是一枚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以及一本泛黄的复原军人证明书。由于李德金听力不佳,部分聊天需要靠女儿转述。

烈士遗孤红色血脉

“继承父母遗志,将红色星火传递下去”

1929年,李德金出生在宜都,也就是现在的猇亭。不幸的是,一岁半时父母就去世了。

“靠好心人抚养,五岁开始给人放牛。”李德金说,他是靠乞讨做长工吃百家饭长大。懂事后,从老乡以及前来寻人的军人那得知,父母竟然是红军烈士。

“父亲叫李明毅,母亲叫汪少芬,曾是贺龙将军麾下某部红军战士,按照后来前往松滋发现的部队名册来看,父亲还是位营级干部。”李德金回忆道。

1931年,李明毅所在的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在松滋某地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李明毅夫妇与孩子们不幸被敌人抓住,夫妇俩英勇就义。李德金的二姐也被敌人残忍杀害。当时幸亏一位好心大姐相救,将年仅一岁半的李德金悄悄抱走。

父母惨死,兄妹离散,李德金的心中除了血海深仇,更多的是对家国不宁、山川破碎的愤懑。“参军,是我最大的梦想。”李德金说,他一心要继承父母遗志,将红色的星火传递下去。

1949年,他如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谁能活下来,谁就当下一任团长”

参军后不久,1951年2月,李德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开拔朝鲜战场。提及这段经历,93岁高龄的李德金回忆许久告诉记者,“我当时在建筑工程第七师,38万人一起乘坐火车远赴鸭绿江。”

李德金和战友们乘坐的火车分两头,一头装粮食,一头装战士和装备,由于遭遇第三方势力插手,战士们只能隐藏行踪。李德金老人回忆说,对方每15分钟就会检查一次箱子,狡猾得很,战士们没办法,只能躲在狭小的箱子里,就这样艰难地抵达了目的地。

亲历上甘岭战役等大小战役,回忆起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李德金老人的眼中便闪烁着亮光,颤抖的手,忍不住做起持枪打仗的姿势,跟记者比划个不停:

“天空中像麻雀一样,飞满了美军的飞机,一眼看不到头。飞机不停地轰炸,战壕、堡垒都被无情的炮火掀翻,无数战友死在美军枪炮之下。战友们就靠意志和敌人抗争。“

“一队十二人,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先上,牺牲了,第二组再上,没了就再上第三组……”李德金告诉记者,战友们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子弹不打光不下战场。

由于美军装备精良,一挺机枪能杀伤无数,抢夺敌人的武器装备在其次,灭掉敌人的火力点才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们小队奉命去攻破机枪手这个绝对火力点。生死一线之际,战友们都屏气凝神趴着爬过去,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机枪手身后,瞬间出手,用手肘勒住机枪手的脖颈,一举拿下。”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场景,李德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当记者问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曾在课本里见过的战斗英雄,李德金叹了一口气:“像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李德金依稀记得,有一次他们团奉命去攻打某个敌军据点时,也曾碰到一座高筑在河上的碉堡。“敌人的火力太猛,根本没法靠近,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就是攻不下碉堡。千钧一发,先遣小队潜到碉堡的下面,决定用肉身炸碉堡。九个人垒起人墙,把炸药包顶到桥底。团长说,‘九个人,谁能活下来,谁就当下一任团长!’”说到这里,李德金的眼中盈满了泪花。

战争之外,食物匮乏是部队的噩梦。“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连炒面都吃不上,饿极了只能吃土,没一会就要吐,吐了再吃!不然肚子空,拿不起枪。”李德金说。

除了食物匮乏,酷寒严冬是又一项挑战,“大雪漫到腹部,衣服也不厚,战斗局势非常严峻。好多战友不是被打死的,就是被活活冻死的。”李德金老人叹息道:“我们一起去了38万人……回来的时候,少了很多。”时至今日,老人的腿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美军子弹留下的伤痕。“平时还好,一到阴雨天,爸的腿就疼得厉害。”李珍插话道。

1952年从朝鲜战场撤回后,李德金老人又南下参加了南海战役。1955年,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久后军队改编,退伍还乡。

李德金的复原证。

艰苦朴素不忘家国

“没有国,哪有家,国家放在心坎上”

回乡后,李德金老人深藏功与名,因为读书少,便拒绝了当地政府安排的棉花厂会计工作,做了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此在田间劳作一生。

闲暇时间,李德金会与村中的孩童宣讲红军故事、革命史,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事迹,让他们铭记那些“我已我血荐轩辕”的革命先烈,让孩子们明白,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但村里人并不知道,给他们讲故事的老人,是位红军遗孤。李珍说:“这么多年来,爸很少在外面提及自己的军人身份。”

革命生涯塑造了李德金不屈的意志,尽管退休金不低,但他十分爱惜所获所得,能节约的尽量节约。记者看到,老人的裤子已经洗得有些泛白,女儿李珍说:“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十多年,还有一个脸盆用了二十多年。”

李德金平日里抽烟喝酒,也捡最便宜的买。“20多块钱的叶子烟,用白纸卷着抽;10来块钱的散装白酒,打来也可以喝很久。”一家人都劝爸吃好点,穿好点,可他总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的生活已经非常好了。”李珍摇头说道。

身体方面,除了战争时期腿部被子弹击中,腿骨变形行走困难,耳朵有些背,老人其他方面都很健康。

采访中,当记者问及现在还有哪些战友,李德金的语气有些黯然:“最后一个战友,去年走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了。”

而今,已过耄耋之年的李德金,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新闻。“爸爸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看看今天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比如疫情管控得如何了,国家出台了什么民生政策。”李珍笑着说,爸爸非常爱国,要求后人也必须爱国:“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国,哪有家,你们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国家放在心坎上。’”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