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腾飞,只为老百姓美好生活“摆渡”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彩色步道。(资料图)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谭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葛古路的畅通,点军区牛扎坪农家乐、土菜馆生意红火,村民快步融入城区生活;宜昌出租车志愿服务车队用爱点亮志愿服务的灯塔、一个个一件件好人好事赢得出租车行业的无尚荣光;“30分钟生活圈”、美化绿化的休闲娱乐场所,让市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十三五期间,宜昌交通部门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交通人的奋斗目标,围绕老百姓的便捷出行的交通环境、舒适的驾乘体验及居住环境,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修复长江岸线。

通路:

村民快步融入城区生活

“组组通公路、户户电灯亮;穿上新衣裳,住上大洋房。山里飞来金凤凰,出去的儿女回家乡......”村民顺口溜中的幸福画面,如今已在宜昌乡野大地上蔓延开来。近年来,宜昌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发展理念,在全市启动农村公路“美丽宜道”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500公里“美丽宜道”的目标。截至目前,宜昌已建成“美丽宜道”520公里,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如今,一条条美丽农村公路通村畅乡,解开发展的枷锁,激发了沉睡乡村的活力。

“现在看来,我当时辞职回来开农庄的选择是对的。”11月22日,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伴山乡味”农庄女老板郭艳告诉记者,十一小长假期间,农庄每天爆满,共接待了80几桌游客。今年35岁的郭艳,原本在一家企业有着稳定的收入。2017年,随着葛古路的修建,她觉得是个机遇,随即选择辞职回家,向亲朋好友借了30万元进行创业。

郭艳说,葛古路原本是一条颠簸破烂的乡间小路,由于道路的不通畅,村里的年轻男女因为看不到发展机遇,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2017年,伴随着葛古路的提档升级,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全长30公里的葛古路串联起了点军区牛扎坪、新村、天王寺和双堰口4个贫困村,成为乡村一条致富路。如今,沿葛古路而行,两侧花朵灿烂绽放,亭台楼阁渐次呈现,沿线农户就地办起了农家乐、乡村菜馆。周末时节,更多的城区居民喜欢到此打卡,享受乡村的清新空气与绿水青山。

因路而变的,是越来越美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积极扮靓家园的心态。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村里到处是垃圾,到处没个下脚的地方,哪个愿意回来嘛。” 今年48岁的王先亮老家在当阳木店村,很早之前就来宜昌经商,在此之前,因道路的问题,他很少回家。

2019年12月,全长18.3公里的玉双路建成通车。沿线村民们纷纷叫好:“这就是我们过去在电视里羡慕过的乡村路!”

看到老家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外经商的王先亮回来了。开办家庭农场、出租家门口菜园、修建窑洞餐厅......回乡的王先亮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家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王先亮笑着说。

道路的畅通,让游客走进大山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由深山走向市场。

在宜昌市枝江董市镇新318国道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瓜果采摘园。当地49岁的李绪信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8月,新318国道全面建成通车。国道刚好经过李绪信的家门口,他寻思借着国道的地利,创点收入。随后,他在国道边搭起了五岭草莓园,每年创收20余万元。如今,家里还建起了三层小洋楼。

乡村道路的改善,不仅扮靓了村民居住环境,还实实在在增加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通车: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

目前,宜昌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通过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验收,考核指标达标。同时,宜昌获批全国第三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自2015年7月15日至今,宜昌BRT快速公交开通整整过去5个年头。其线路已由过去的“1主线+19支线”发展成至今的“1走廊+38支线”。快捷低碳的BRT,承担城区63%公交出行。出行效率不断提高,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从之前的13分钟缩短为6分钟,城区公交服务满意率达97%。

城市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公交进三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及小区社区微循环等公共交通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2018年全国快速公交年会暨快速公交建设交流年会上,宜昌市被评选为“推动中国快速公交发展先进城市”。2019年宜昌非对称“鱼骨式”公交运营体系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荣获2019年度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大创新奖”。

奉献:志愿服务车队冲在前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封城、交通管制、公交车停运等消息纷纷传来,一时间美丽的宜昌城顿时像按下暂停键一样。但是,面对疫情,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披荆斩棘。

为保障医护人员上下班正常出行,共同抗击疫情,宜昌出租车行业第一时间在全行业发出“响应交通部门征召应急保障车辆”的倡议,迅速组建了一支以“雷锋车队”为主力的志愿服务车队。百余辆出租车统一系上了红色丝带,张贴着“免费接送医护人员”标语,义务护送宜昌市各大医院在一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在交通部门统筹组织下,共有204台出租车加入了此项活动,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王华君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

据不完全统计,抗疫期间全市“红飘带”志愿者车队共出车4700余次,接送医护人员5800余人次。疫情面前显担当,志愿服务车队义无反顾冲在前,凝心聚力贡献力量,彰显出了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不仅如此,志愿服务车队还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免费接送高考生爱心公益活动。2005年至今,连续开展16年,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6000余人次,出动车辆超过6000台次,总行程200万公里,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和差错。6万多人次考生免费乘车,为考生家庭减免费用达200多万元。16年送考活动中,有40余名志愿者车从不缺席。他们之中,曾先后有36名出租车司机在子女参加高考时仍坚持参加爱心送考;有人接送山区的考生,往返里程达300多公里;有人车辆突然发生故障,来不及修理就租车去完成接送任务。16年来,宜昌出租车行业先后涌现党的十九大代表1名、中国好人1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市级道德模范、宜昌楷模和学雷锋标兵10余名。

整治:市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为改善宜昌的人居环境,2014年,宜昌正式出台《宜昌市长江干线及支流岸线整治方案》。2015年,宜昌交通部门以主城区滨江岸线整治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启动码头治理工作。2016年,全面启动全市全流域非法码头集中整治行动,全力破解长江岸线乱象顽疾。通过政策宣传、寻找出路、依法补偿、联合执法等形式,坚持取缔与规范提升相结合,对不符合港口规划的非法码头坚决予以取缔,坚持铁面无私,不留任何情面,不开任何口子,不讲任何条件,严格政策红线。5年来,全市共取缔、拆除码头216个,其中长江干线184个,支流32个,码头数量减少三分之二。

在此期间,交通部门还开展了对已取缔的码头展开植树复绿、美化绿化行动。经5年多的不懈努力,沿江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大量生产岸线变为绿色岸线和景观岸线。枝江市滨江公园、猇亭区424公园、秭归滨湖大道、城区沿江大道滨江走廊相继建成,昔日的垃圾场、臭水沟、化工园区如今已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场所、“长江大保护”中的滨江岸线生态修复示范地。

2020年11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专栏发表文章《这五年 绿水青山更美丽》,文中对宜昌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